目前分類:成人復健 (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         「醫生,為什麼我總是睡不好,一覺醒來,不僅更累,還覺得上背部與頸部酸痛感更嚴重,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?」你曾經有這樣的經驗嗎?那可要小心,因為你可能是得了「高枕」症候群。    

        咦,中國人不是常說「高枕無憂」嗎?可千萬別被這句成語給騙了,這句話可以用在文章上,但在日常生活中可不是一個準則。因為高枕或許睡得舒服,但是對頸椎而言,可是大大違反的人體工學。  

        「頸椎可不是呈一直線,相反的,從人體側面來看,頸椎中段是成「C」字型的凸出弧度,這樣才能增加頸椎的彈性,減輕與緩衝外力的衝擊,防止椎間盤向側後方突出。」萬芳醫院復健科主任林伯威指出,C型彎曲是人體最舒服,肌肉也是最放鬆的狀態。  

頸椎C型彎曲  

 

        罹患頸椎毛病的病人,從X光片中,經常可以發現頸椎前凸的生理彎曲,已經成為直線甚至成倒C字型。「我常常覺得上背部與頸部的肌肉很緊,有時甚至連頭頂、前顎肌肉也不舒服。」陳先生因為頸椎出問題,甚至還導致失眠、偏頭痛等問題。原本還不放在心上,沒想到情況越來越嚴重,才想到醫院看醫生。「起初還擔心是什麼病痛,後來醫生問我睡覺習慣,才知道原來都是『高枕』惹的禍。」經過醫師判斷,林先生就是典型的高枕一族,對症下藥後,才慢慢減輕疼痛。  

文章標籤

板英復健小幫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   中風復健是最常見的神經性疾病復健,中風後三個月至半年是復健的黃金期,雖然辛苦,但立即復健才不易產生更嚴重的癱瘓情形。關節的復健運動十分重要,除了可增強病人關節活動力外,同時可維持肌力、增加肌肉強度、並促進血液循環。但注意復健活動的進行要依個人狀況做調整,不可太勉強,也須由他人協助進行較為安全。

 

 中風復健可分三階段

1. 急性期:生命徵象已穩定超過24小時後,就可開始在病床上翻身及做肢體關節運動,可防止褥瘡及關節僵硬的發生。

2. 亞急性期:約中風發生後一週至數月間,治療目標在促進神經修復或重新整合、訓練日常生活功能、減輕照顧者負擔並增加患者的獨立。

3. 慢性期:約中風後數月至年餘,治療目標將患者的功能發揮到最大,並增進生活品質。

文章標籤

板英復健小幫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